返 回养生保健

右上肢后面(一)


  说明
  本图在皮肤上标示了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外行径路以及与各经相连的穴位。此外,并选标了一些经外奇穴和新穴。
  •附•上肢部常用穴
  合谷(大肠经,见图二,三,五,二十三,二十五)
  位置:手背NO.I、二掌骨间,NO.I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
  针法:半握拳,直刺5分~1寸,深刺可透劳宫,横向深刺可透后溪。针感酸、麻、胀,向指端扩散。
  灸法:艾炷灸1~3炷,艾条灸5~10分钟。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有手背的浅静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桡动脉、桡静脉。穿骨间背侧肌,深刺至手掌,可透劳宫,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总神经。深达1.5~3寸,可透后溪;经过掌心部,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指掌侧总神经以及同名血管。因掌心部血管、神经丰富,故刺激量应适中,以免损伤结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头晕,头痛,牙痛,咽喉炎,聋哑,鼻炎,面神经麻痹,角膜炎,结膜炎,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此外,可治甲状腺肿,多汗,经闭,滞产,臂痛,指痉挛,神经衰弱和精神病。
  曲池(大肠经,见图二,三,二十三,二十五)
  位置:屈肘成直角,立拳,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外侧上髁之间凹陷处。
  针法:直刺1~2寸,深刺可透少海。针感酸、胀,向上至肩关节,向下放散至手指。
  灸法:艾炷灸3~7炷,艾条灸10分钟左右。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部有桡神经和桡侧返动  静脉。如透少海穴可触及肘窝内的肱动脉、肱静脉和正中神经。
  主治:高血压,低血压,外感发热,偏瘫,上肢酸痛,咽喉炎,甲状腺肿,荨麻疹。
  肩髃(大肠经,见图二,三,二十三,二十五,三十二)
  位置:肩峰与肱骨头之间,三角肌起始部之中点,抬肩时肩前部之凹陷处。
  针法:垂肩,直刺1~2寸。针感酸、麻、重,向下放散到肘或手指。
  灸法:艾炷灸3~5炷,艾条灸10分钟左右。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有锁骨上神经;穿三角肌深部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偏瘫,上肢酸痛。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


上一篇:右上肢前面(四)

下一篇:图二十四 右上肢后面(二)

推荐产品
砭石百科
砭石养生
砭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