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砭术基础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导读】一、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⑴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音披)锋之所取也》。”⑵《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⑶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枭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晋代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⑷。《管子》也有“痤组之砭石”的⑸。其他类似文字还有不少。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本文系1978年本人与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研究员合写并发表在童年《文物》杂志第11期)。
一、砭石是我国古代较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⑴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音披)锋之所取也》。”⑵《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⑶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枭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晋代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⑷。《管子》也有“痤组之砭石”的⑸。其他类似文字还有不少。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中,有几种著作年代早于《黄帝内经》的古佚医书,也都提到用砭石治病。如帛书《脉法》提到用砭石调理痈肿,其中“砭”字书作跽,  ⑹,与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矶⑺相同,都是砭字的古写。在《玉篇》及《黄帝内经太素》的古传本保留了这种“矶”的写法⑻。可见用砭石治病由来已久,而且是民间广泛应用的一种疗法。
我国古代针灸医疗用的针,就是在砭石的基础上产生的。东汉时虔氏已提到砭石是铁针的前身:“石,砭石也。季世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⑼这里说的以铁代石,是在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工具以后的事。但是从砭石衍化出来的陶针、磁锋之类的简易医疗工具延续不断地流传在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⑽。沿用砭石旧称及其遗制用于切破痈脓的“砭镰法”,也被一些外科学著作所采用⑾。
然而,尽管我国古代文献中不乏砭石调理地资料,迄今为止在考古发掘中却极少有关实物发展的报道。这很可能是由于两种原。一、出土石器中多有尚未确定名称和用途的,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察。二、有些石器虽已确定名称,但事实上用途并不单一。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已出土的小型石器工具中,包括了一定数量的砭石。根据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资料,本人试在本文中初步探索砭石的种类、用法等问题,希望同志们予以纠正。
二、早在砭石尚未成为一种特地的医疗工具之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石器(包括生产用、生活用以及作战用的小型石器),,已有一部分兼用于医疗的目的。例如为了促进肿疡破溃,小型的石刮消器、石刀、石簇、石锛、石凿、石镰之类,可以兼用作刺破皮肉、排除脓血的工具。又如为了解除、减轻、转移肢体或内脏的疾苦,小型的石锤、石核、石环之类,可以兼用作敲击或按摩调理的工具,这类早期的砭石包括不同类型的打制小型石器。在陕西沙苑地区细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和石簇等⑿,就是这种早期砭石。
正是在这些兼用作砭石的小型石器的基础上,逐步出现了经过磨制加工的某些供医疗用的砭石,从已发掘的石器中,根据出土环境及器物本身的特点,我们举出以下几种作为例子。
(一)、用于烫法的砭石——唐初杨上善说:“气血未盛,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也”⒀熨法有水、火二法。《砭经》说:“水者,温石于水,以保其热也。”“火者,煨于灰,以传其热也。”⒁后者还有在醋中淬沾,利用其余热温烫患处⒂。水热的砭石,如1956年江西上高县战国墓出土一件放在鼎内的磨光穿孔石器⒃,可以用绳穿线放进鼎内水中,加热应用(图一)。火热的砭石,如1964年长沙下麻战国墓(M14)中出土一种扁圆形石器⒄,长6厘米,两端有琢磨痕和火烧裂痕,一面光滑如镜,显然是经过煨热用于烫热的。
(二)、用于按摩的砭石——《砭石》说:“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⒅1964年湖南益阳桃博战国墓(M5)出土一件凹面圆石⒆,直径3.2厘米,内外两面都有明显的摩痕,凹槽中能容纳一手指指腹,应是用于按摩体表的。又如1955年长沙燕子嘴汉墓(M5)填土中发现的一件由河卵石磨制成的圆柱形石器⒇,长约9.5厘米,末段窄细而圆钝,颇与“九针”中的员针(21)相似
(三)、用于切割痈疡,刺泻淤血的砭石——杨上善说:“气盛脓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也。”(22)这类砭石的形态种种不一。其中:
有以凿或锛的形式出现的。如1974年云南省大理国境内一宝塔(公元1153年即大宝七年建)塔基中,出土一件装有很多药材的竹楼,篓内有一件锛状磨制砭石(23),石质细密光洁,长4.7、宽约3厘米,下端具有刃缘,两侧有明显的用手指挟持使用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1965年湖南华容县长岗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生三件磨制精细的类似的锛状石器。其中I式为长方形,长6厘米,一侧上方有半圆缺口;Ⅱ式为近方形,长4.8厘米(图二:5);Ⅲ式为正方形,长3.2厘米。三件都是单面斜刃,刃口锐利,作为砭石用,可以容易地切开皮肉。
有以刀形出现的,如1966年湖南长沙接驾岭西南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刀(24),长约6厘米、宽约2.3厘米,其中有一圆孔。
1、可用于烫法的火热砭石(原长6厘米)2、可供按摩用的砭石(原长3.2厘米)及用法示意图3、可供按摩用类似“员针”的砭石(原长4.7厘米)4、可供切割用的锛状砭石(原长4.7厘米)5、可供切割用的锛状砭石(原长6厘米)7、可供切割刺破用的镞状砭石(原长4.2厘米)8、可供叩击用的棒状砭石(原长6.5厘米)
有以剑形出现的。1955年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玉质小型剑状工具(25),这是和古“九针”中的铍针(又称緋针)外形相似的一种玉质剑状砭石(图三:2)。
有以镞形出现的。《本草纲目》提到石砮可用以刺百病痈肿(26),石砮指镞形的砭石。1964年湖南益阳鹿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五件石镞(27),就是这种石砮之类(图二:7)。这类镞形砭石发展为“九针”中的锋针,即后代所称的三棱针。
有以针形出现的。其中有石制或骨制的,并由此发展出来的铜、铁、钢、金等质地的针或锥形状器。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种骨针、骨锥等(28),就属于这一类。
   (四)、用于叩击体表的砭石——这类砭石形体稍大,多呈棒槌状。如湖南石门皂市商代遗址出土的石棒(29)长约13厘米,外表光滑,可供叩击之用。
有的砭石带有人工刻划的涂饰。如1962年湖南霞流市胡家湾春秋墓葬中出土的一种刻有蝉形图饰的石器(30),石质坚硬,半透明,背面凿有系绳用的双孔,与上述水热的砭石相同。在砭石发展过程中还出现完全由人工制造的陶质砭石。如河北易县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种(31),略呈椭圆形,上面刻画“雨师”现象,可供烫法及按摩之用。
以上所举各类砭石,只是一些实物例证。由此不难看出,在出土石器中包括的砭石及其代用品,为数是很多的。事实上不仅在石器时代,砭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医疗工具,而且当金属针出现后,砭石和针仍并用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后一个阶段中,必然也会有一定数量的砭石实物存在。这篇短文,希望能对砭石的发掘、辨识和整理研究工作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1)《素问•异法方宜论》
(2)《灵柩•玉版》
(3)《难经•二十八难》
(4)《山海经•东山经》
(5)《管子•法法》
(6)中医研究院史文献研究室:《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医书佚书简介》,《文物》1975年第6期。
(7)帛书《五十二病方》“    ”
(8)《黄帝内经太素》卷19.
(9)服虔:《春秋左氏传解》(据《骈字类编》卷150)
(10)如覃保霖《陶针疗法》(1959年版)所介绍,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仍用碎瓷片代砭石治病,就是其中一例。
(11)如元代的齐德之《外科精义》卷上《砭镰法》及清代的《医宗金镒•外科心法要诀》卷61《痈疽砭法歌》等都是。
(12)  安志敏《陕西朝邑大荔沙苑地区的细石器时代遗存》图二•25《考古学报》1957年第三期。
(13)(22)  见《黄帝内经•太素》卷19“知针石”杨上善注。 (14)(18)  砭道人《砭经》,福建图书馆藏本。
(15)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这类的记载:“燔小隋石,淬醯醋中以熨。”
(16)薛尧:《江西出土的几件古铜器》图六、七《考古》1963年第8期。
(17)(19)(24)(30)实物均存湖南省博物馆。
(20)周世荣:《长沙东郊西汉墓简介》图三:2《考古》1963年第12期。
(21)  《灵枢•九针十二原》:“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23)实物现存云南省博物馆。
(25)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图十一:5;《考古学报》1957年NO.I期。
(26)《本草纲目》卷10,砭石条。
(27)周世荣:《湖南益阳鹿角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图一;5《考古》1965年,第10期。
(28)江苏省文物工作从:’《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图版肆,17《考古)1963年第6期。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安安阳工作队:《1972年春安阳后冈发掘简报》图五,7-8,,    《考古》1972年第五期。
    ’
(29) 周世荣:《湖南石门县皂市发现的商殷遗址》,《考古》1962年,第3期。
(30) 史树青《古代科技事物四考》,《文物》1962年,第3期。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


上一篇:砭石调理肩周炎

下一篇:砭石文献研究

推荐产品
砭石百科
砭石养生
砭石专题